保险机构如何玩转医疗机构

2016-09-23 10:48:021942

      2016年5月,阳光融和医院,一家由国内知名商业保险公司与潍坊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的医保定点三级大型综合医院对外开诊,它是国内首家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由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股份制医院。作为国内第一家“保险+医疗”模式的大型综合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转化医学与产业发展为一体,其中I期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000张,总投资30亿元。

      国家鼓励健康保险融入医疗领域已有一段时间。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已明确提出,要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20148月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则进一步阐述,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政策的扶持及行业发展的潜力,让多家商业保险机构开始布局养老、健康等领域。不过,如阳光融和医院这样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建立大型综合医院尚属首家。在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形势下,其开创了国内“保险+医疗”模式的先河。

险企介入受益多

      在我国,商业保险的市场尚未成熟,商业保险机构与公立医院的合作也并未深入。此次在“保险+医疗”模式下举办医院,的确是一个突破。商业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大型医院的好处颇多。从政府角度来讲,在财政支出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本参与到医疗领域的建设;从患者角度来看,在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多了一个报销的途径,同时可以实现实时报销,这对于患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而言会直接受益。

      而对于商业保险机构更是受益明显。首先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无形中就有政府替其“背书”,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我国还是以政府主导型的公立医院为主,所以与地方政府联合建设,借着政府的信誉度来建立自己的品牌,更能得到患者的认可。” 中欧国际医院管理中心研究员、北大光华学院特聘专家方向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与政府合作,医院从01的过程会相对容易些。比如医疗人才和病源的积累时间会缩短很多,这就无形中增强了此类医院的竞争力。”

      其次,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实现良好的控费。当下商业保险机构与公立医院合作的主流模式难以实现良好的控费。商业保险公司对医院诊疗流程、医疗费用的合规性都缺乏控制力,造成报销成本的提升。“商业保险机构会更有主动性去做控费,约束不合理的医疗行为。”方向明指出,传统医疗产业是以患者本人为主要支付主体的模式,而将商业医疗保险引入支付体系,则给产业闭环的形成带来可能。险企办医,由于其既是“收费方”又是“付费方”,所以在控费上更具主动性。

      此外,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院的建设,在投资回报率上也打开了新局面。“除医院本身的回报以外,还能从其‘保险+医疗’的业务特点中得到回报,也就是投资的回报点是多方面的。”方向明表示,商业保险通过介入医院,能够获取更多的潜在客户,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国内,商业保险公司进军健康管理领域方兴未艾,无论是独建医院,还是参股、控股医院,“保险+医院”模式都值得探索。下期将讲述医疗机构将变革,“医疗+保险”的医院该怎么走?

 

 


Copyright  ©  2023  广州才团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46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