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加速死亡的六大弊端!

2016-11-11 15:35:562028

       诊所开展不仅仅是医术,还有口碑与传播,做一位好的医生不容易,但做一位好的诊所老板似乎更难,医术与经营都需要好好学习了解,望此文能给迷茫中的诊所老板们一些启发,诊所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1过度的商业化使患者对诊所产生信任危机

       业内的许多调研都反映了同一个现象:患者对民营医疗机构明显不信任,一提起民营诊所,通常都会说“那是私人开的,就是为赚钱的”。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同行误读了患者的心声,以为这种抱怨的根源是民营资本意志使然,是先天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事实上,赚钱盈利是天经地义的,患者也同样能够理解,问题在于患者没有看到民营医疗机构的“德”之所在。这里的“德”,详解之便是“社会责任感、先患者之忧而忧”的胸襟和表率。虽然,不少医疗机构在开业之初,便制订了“价值观”,但在实际营销推广中,却将这些精神理念束之高阁,甚至内部员工都不能记忆完全。

2诊所营销手段匮乏

       诊所营销经验大多来自其他行业,所用的战术技巧也是直接挪用而来。但这些营销技巧在原来行业都是经过了多年沉淀,并在某个营销大思维下逐渐累积而成,与行业特性密不可分。如今我们简单挪用,必然会使这些技巧失去鲜活的生命力,这与“南橘北枳”的道理是一样的。

       作为特殊的产品,医疗服务具有明显的服务营销特征,需要完善的服务营销理论支持,而这恰恰是国内营销界最为薄弱的地方。

3无法超越与患者的“利益驱动型”关系  

       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一般分为三种层次:利益型、社交型、结构型,稍有长远考虑的企业都会促使顾客关系往更高的层次发展,对医疗机构而言,将医患关系定位在社交型是比较合适的。

       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对外宣传以及和消费者的接触过程中,仍是以简单的交易关系为主——脱离了情感维系的医疗服务是难以长久生存的。

       也就是说,在患者沟通与定位方面,你应该更多的理解患者,将患者当做朋友,你的社交圈来经营。

4CI IS NO CI 

       CIS理论包括企业的经营信条、企业精神、座右铭、企业风格、经营战略策略、广告、员工的价值观等。基本上有三者构成:

1 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 
2 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 
3 企业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简称vi). 

       此段标题是借用了叶茂中的说法,但这却很形象地反映出医疗营销中对CIS理论的断章取义现象,也从一个局部反映出我们这支营销队伍的急功近利的毛病以及营销管理能力薄弱的问题。

5未充分发掘“大专科,小综合”战略优势 

       从本质上看,“大专科,小综合”战略定位远高于市场营销层面的定位,而应是上升一个医疗集团的战略方针,需要在人力资源、资金配置等多方面的长期扶持,要从培育“金牌”项目的角度入手,把诊所做大做强现在的一些诊所搭个草台班子就是“专家专场”,一面忙着收钱,一面忙着处理接连不断的医疗纠纷,这样的事情一旦暴光,对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都是巨大的。

6人才战略明显滞后

       医疗营销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医疗行业的营销人不但需要营销知识和优秀的头脑,还需要必要的医学知识和医学伦理常识,是医学、人文和营销技巧的综合素质。虽然从其他行业中转型而来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他们将来可能成为这个行业中的营销中坚力量,但他们毕竟在原行业中积淀了深深的“直白式商业”烙印,这种烙印恰恰是阻碍医疗营销长远发展的绊脚石。

       医疗行业的人才战略还直接反映在诊所内部管理结构上。很多诊所都尝试着“专家治院”,医学专家身兼行政要职。这种情况可能和中国的传统思维有密切关系,但却有着严重的潜在危害。我不是否定医学专家在行政方面的能力,但是民营诊所作为经营性机构,经营是第一要务,而医务是生存基础,换言之:医务工作向诊所经营看齐。这样一比,诊所的人才战略调整方向便非常清晰。

 


Copyright  ©  2023  广州才团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46874号